2022-03-31 企業風采
摘要:就在今天,公布了今年的TDC大獎獲獎者名單,易寵科技品牌設計總監毛卯成為了重慶歷史上第一個紐約TDC(NY TDC)獲獎得主。
紐約字體指導俱樂部(Type Directors Club)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字體設計為主的設計競賽,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平面設計競賽之一,每年都會吸引全球數以萬計的設計師、美術導演、多媒體專業人士、企業家參與,被稱為設計界的“奧斯卡”。
這是毛卯繼TOKYO TDC東京TDC獲獎后,作品再次獲得國際認可的獎項。高產、頂級,設計師毛卯好像沒有創作結界。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設計奇旅。
理智又感性的設計原則保持設計的“亢奮感”
對于毛卯來說,設計是一件兼顧理性和感性的事情。它除了需要解決商業問題去實現賺錢目的,更需要完成一種社會責任感。多年以來,毛卯一直致力于更新和傳播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。在“亢奮設計”的驅動下,毛卯站在視覺者的角度,將對事物的感知加入設計當中,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極富感染力的作品。
作為重慶第一件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的作品《山城》,在全球很多國家的比賽中獲得了獎項。毛卯通過設計將片段的信息具象的表達,把重慶最有名的幾個地標通過山城這兩個字表現出來,成為代表新山城新時代的視覺符號。
本次獲得NY TDC大獎的作品《西蘭卡普》,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做的創新項目,意欲用現代設計語言讓傳統文化更適合于商業化的市場發展需求,讓其與現代人、年輕人的生活產生更多的關聯性、聯系性,讓民族文化綻放新的生命力。
多年商業磨礪塑造獨特見解的品牌美學
除了為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設計獲獎,毛卯在商業品牌設計領域的成績也不少。
8年前毛卯進入易寵科技,陸續設計出很多出圈的作品。其中為<它品>設計的視覺標志被華人設計領域權威專業品牌設計年鑒《BRAND創意呈現VIII》收錄出版。他還設計了眾多獲得<國家之星設計獎·中國國家獎>、<德國國家獎>等獎項的高質量商業設計作品。
每一個成功的視覺設計背后,都會有很多思考和曲折的創作歷程,在為<EPET易寵>設計視覺主標志的時候也是。
“易寵科技以前的形象已不能滿足企業集團化、多元方向發展需求,于是我們開始在品牌形象的確定上發生激烈的“碰撞”:首先我們去掉了前面的“重慶”,讓其更加符合公司全國性集團定位;其次,對主視覺符號P進行圖形化處理,強化視覺設計傳遞國際化的企業形象;最后在色調的選擇上,改為暖色調的“橘紅色”,凸顯企業熱情溫暖、開放信賴的形象感受。”
在他看來,“如何通過視覺傳遞價值”其實就是“設計為品牌做了什么”。
如今,大多數企業對品牌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產品包裝這樣的淺顯層次上,不去思考品牌的核心價值如何凸顯,一味地追求銷量的提升。但事實上,促使消費者決定購買的,卻是品牌價值所帶來的品牌效應,就像人們日用品選“寶潔”、乳制品選“伊利”一樣,認準的無非是它的價值印記。所以在購買行為發生之前,我們就需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去傳遞品牌的核心信息。
那么問題來了,什么樣的手段才能算得上“有效”呢?碎片化信息時代,決定了我們不能長篇累牘地去娓娓道來,那么設計這種感性和理性兼具的語言優勢就出來了,它既能一眼清晰地有效傳遞品牌信息給消費者,又能在長期地沁潤中與消費者建立情感共鳴聯系,可以說是當今商業世界中威力最強大的溝通方式之一。
專業的設計能幫助品牌構建更加完善、成熟,更具標志性的視覺傳達體系,為品牌描繪其獨有的特征。同時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、誘惑、安撫人心,為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和購買的產品創造人性的接觸點。
當然,這也對作為品牌視覺“操盤手”的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能局限在設計軟件的操作中,要跳脫出設計本身這一機械行動,去涉獵與品牌相關的內容,如品牌傳播、廣告營銷等等。它們能輔助設計師構建完整而深刻的品牌認知體系,再通過嫻熟的設計技巧打磨出作品,這樣的作品才能更加具有與消費者對話的能力。
毛卯和他的團隊目前正在為來自6個不同國家的寵物品牌提供視覺支撐,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視覺傳達來反哺品牌,為品牌提供更多有效的價值傳遞,讓其與消費者之間多一些美好的情感共鳴。
拒絕“休克”做一條活力滿滿的鯰魚
“和優秀的人共事”,一直是毛卯的工作追求。“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的工作會陷入一種怪圈,舒適圈呆久了,會變得安于現狀,但是這樣的狀態會讓我們的工作環境變成一灘死水,從而失去對設計的亢奮和創意激情。”
被問到為什么加入易寵,毛卯坦言:最初只是機緣巧合,但在后面的工作中,漸漸被這個公司的文化和創始人風格所吸引。
毛卯分享了團隊一位小伙伴應聘的往事:“這個小伙子是我面試的,我問他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到我們的,他回答說:因為你們是2013年中國設計之星設計獎獲得者,我希望能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工作。”
這個回答讓他印象深刻,也感悟到這就是榜樣的力量。“所以我也開始學著去做一條‘鯰魚’,希望能帶動我的同行者。”
但成為榜樣,需要首先完成自我進化。所以毛卯對作品的打磨,就不能就設計談設計,而是基于對品牌理念、商業目標思考之后,超越設計思考更多與品牌價值相符的東西。這樣的作品才能接受市場考驗,成為品牌的心聲。
拿獎拿到手軟,是專業能力的被認可,但他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和作品影響一部分人。畢竟伙伴和同行者優秀起來,自己也會更優秀,企業也會越來越好的。
與毛卯的對談中,“人如其品”是最直接的感受,他的談話風格一如他的作品,簡潔不乏深厚內涵。他坦率地展現著真我,用幽默真誠的語言分享自己的設計實踐與品牌觀察,這背后不僅有著他專業技能與經驗的長期積累,還包含了對品牌意義探索后清晰的自我認知。
“盡心設計了不少品牌視覺后”仍然尋找設計的亢奮感,不讓自己步入“舒適圈”,這與毛卯在多樣的創作中不立身份、肩負社會傳播責任的思維一脈相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