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5-30 企業風采 | 企業動向
摘要:流浪動物救助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全力以赴,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
今年4月,教育部發布了《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,在7-9年級課程內容中提出“為流浪動物救助站提供服務性勞動,以自己的實際勞動參與社會公共空間建設”。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7年級下學期勞動項目安排中還提到流浪動物救助。這是教育部首次將動物救助列入中小學生服務性勞動范圍,將生命安全這一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,不僅邁出了尊重生命教育的第一步,也是對流浪動物救助公益性的承認。
對生命充滿敬畏與尊重,是人性的底線。然而,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沒有底線。準研究生借宿朋友家虐狗致重傷、訓猴師虐待倉鼠、瀘州一男子半小時狂虐四貓、湖南郴州等狗碾殺事件……
層出不窮的虐貓虐狗案件不斷發生,而施虐者、觀看者、模仿者中,除成年人外,也不乏青少年的身影。
今年2月,霍州市公安局發布《關于網傳學生虐狗的警情通報》,證實霍州4名學生(均為未成年人)將小狗吊脖子扔下樓致死,并拍攝視頻上傳到抖音。
甘肅蘭州,皋蘭四中多名學生參與虐狗,用腳踩住小狗,連續持刀捅刺,還將虐狗過程拍攝下來。
4月22日,浙江義烏一熊孩子強開寵物店門鎖,將店里幾只貓咪逐個拋起砸地,進行無差別虐殺……
虐貓虐狗事件屢禁不止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生命教育的缺失,對生命缺少最基本的尊重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曾指出:目前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,情感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偏少,中小學教育缺乏愛護動物、尊重生命的內容,有些學生的生命意識較為薄弱,缺乏同情心。
所以,在連續多年的全國“兩會”期間,他都提交了《關于將關愛動物主題的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》的建議。終于在今年,教育部將動物救助明確列入中小學服務性勞動范圍,為學生創造了用實際行動關愛動物的機會。
關愛、救助動物不是“愛心泛濫”,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,它是至關重要的課程之一,是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,遏制校園暴力犯罪傾向的必要措施,也是從源頭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舉措。
易寵科技旗下公益組織E寵公益,自成立以來,始終關注弱勢動物群體,致力于傳播科學養寵觀、普及流浪動物救助知識、籌備流浪動物公益活動、幫扶動物救助站等,恰與這次新規不謀而合。
6年來,E寵公益聯合小動物保護協會、寵物行業品牌、社會愛心人士、100多家明星藝人粉絲團,為全國40余家流浪動物救助站募集超100噸公益糧,夠數百萬只小動物飽餐一頓。
近年,E寵公益還關注到流浪動物收容這一不容忽視的困境,推出全新領養項目——“小寵尋家”。借助E寵公益在移動互聯網、新媒體平臺搭建的多條公開透明渠道,積極推動流浪動物領養。
目前,小寵尋家已在公眾號、微博、B站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紅書等6大主流社交媒體平臺開通官方賬號,發布領養信息、宣傳領養理念,帶動更多人投入到流浪動物收容行動中。
流浪動物救助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全力以赴,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。幾乎每個高校都有流浪貓狗愛心組織在為之付出努力,比如北大流浪貓關愛協會,就給校園流浪貓開發了專屬小程序,為流浪貓建檔,介紹貓咪名字、健康狀況、什么時候出現的,而且還用“畢業、休學”等詞記錄貓咪留存狀態。
像北大流浪貓關愛協會這樣的愛心高校組織還有很多,他們中的大部分都面臨救助資金不足、口糧緊缺、領養群體多為學生且領養不便等難題。
關注到高校面臨的這些困境,今年3月,E寵公益借助平臺級影響力,籌備開放了高校關愛流浪貓狗組織入駐申請,以捐糧、幫助擴散領養信息、點對點幫扶等方式,將生命關懷教育擴展到各大高校。
截至5月,已有復旦、川大、重大、人大等26所高校提交相關入駐申請。申請入駐的高校還在持續增長中,E寵也歡迎更多愛心高校加入我們。
入駐可添加E寵公益官方微信號:epetgongyi
真正能夠改變流浪動物命運的不是救助,而是責任養寵。每個寵物主認真、負責地照顧好自己的寵物一生,都是在幫助流浪動物大群體。E寵公益秉承易寵科技“為寵物創造無限美好”這一愿景,在關愛流浪動物、傳播正確養寵觀方面,與教育部倡導的尊重生命德育工作同頻同行,讓每一個生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善待!(易寵科技)